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五十九章
    的确,唐代社会风尚还带动了唐诗的繁荣,崇尚诗歌的高雅社会风尚也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唐人从君王大臣到平民庶士普遍喜欢诗歌,社会特别崇拜诗人。

    诗歌广泛应用于科学考试,用于社会生活各个广方面,因为唐人普遍喜爱诗歌,人生在世,各有偏爱。

    的确,有人爱钱财,有人爱吃穿,有的爱美色,有的爱江山,唐人最奇怪,普遍爱诗篇。

    从后妃宫娥到王公大臣,从青楼歌女到一般平民,从家庭妇女到和尚道人,从土匪强盗到九五至尊,三教九流皆爱诗歌,男女老少皆有斯文。

    大家只要翻阅一下唐诗目录就知此言不虚,唐诗收录五万余首诗歌,但这只是唐诗的一小部分,其余皆失传了。

    正如韩愈所言“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

    唐代人口最盛时有五千万,相当今天一个大省的人数,但传世的知名诗人就有二千三百多人,可见唐诗普及之广泛。

    唐代历届皇帝大多爱诗,像是唐太宗李世民虽在马上取天下,但不乏文采,现存诗近百首。

    还有武则天不但自己能诗,还经常带领群臣开赛诗会,多由才女上官婉儿评判发奖。

    在一次宴游龙门,声明诗先成者得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先得锦袍,宋之问紧接着献诗,武则天看后以为此诗最佳,又把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奖给了宋之问,一时传为佳话。

    以及杨玉环得宠,梅妃失宠,玄宗派人送去一斛珍珠。

    梅妃谢绝并赋诗一首:“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后来梅妃死于安史之乱,玄宗晚年思念深切,让人画像并赋诗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由此可见,唐代帝王后妃不但爱诗,而且写诗的水平不低。

    唐代的知识分子及官员会作诗,因科举考试要作诗,所以知识分子都能写诗,官员是科举出身,当然会诗。

    包括当时儿童在启蒙教育时就学作诗,因而出现许多“神童“诗人.“初唐四杰“,李白,杜甫,自居易,王维等名家均在少年时就有诗名。

    如刘宴因是“神童“诗人,十岁就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职。

    在天宝十年九月,玄宗在兴庆宫勤政楼前设宴,招待百姓名界代表,并有各种文艺节目演出。

    其中有位杂技艺人王大娘,她头顶一丈八尺长竹竿,竿上吊座木山,木山上还有小儿往来歌唱,王大娘顶着竹竿跳舞伴唱。

    玄宗看了很高兴,让刘宴赋诗,这十岁的小诗人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说到绮罗偏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十岁孩子即兴作出这么好的诗,足见唐人诗才.。

    而且在当时连太监也会作诗,如高力士的赋荠菜诗平易浅显,但很有诗意。

    宫女在深宫寂寞,便在树叶上题诗,放在御沟流到外面,有人拾到,后来还因此与放出的宫女喜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