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九十九章 西方鬼怪
    的确,就像前文说的,鬼文化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的深邃的内涵,是伴随着人类文化出现而出现,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奇特的文化现象。

    而鬼更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民俗学的分类,鬼魅属于民间信仰之列。

    在世界各民族历史中,都有源远流长的鬼文化的历史、文学、学术等的记载。

    即使在近代科学、理性的冲击下,关于鬼的民间习俗仍然沉淀在现代人的心灵深处。

    当然,这是在东方,至于西方的话,也有类似文化,不过西方文化中鬼怪的形象种类很少而且非常固定,比如吸血鬼、狼人。

    近一百年以来,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吸血鬼”形象,可谓风靡球,“嗜血的狂魔,僵尸,丑陋邪恶;拥有永不逝去的惊人美貌,谈吐高雅,身着华贵礼服,夜夜穿梭于上流社会的晚宴,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这可以说是人们对于吸血鬼的总体印象。

    《夜访吸血鬼》、《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作品可谓赚尽人的眼球。

    而中国的文学作品,由于时代政治文化的原因,“鬼”几乎在长篇巨着中消失了踪影,只是散见于一些简短的民间故事之中。

    但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鬼”的数量和种类要远远比西方丰富。

    但是最有影响的大概就是“妖”了吧,而同时“妖”也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的本质了。

    “妖”古指一切反常怪异的现象和事物。

    后又多用“妖怪”和“妖精”来指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

    比如:蛇妖、猴妖、兔妖、竹妖、狐妖等等。

    在这些动物和植物中由于狐狸嗅觉和听觉极好,行动敏捷,生性狡猾,再加上经常与人类接触,袭击家禽,容易修炼成人,它象征着虚伪、奸诈和狡猾。

    因此在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中“狐妖”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其他妖怪,所以“狐妖”在中国的鬼文化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由于吸血鬼以及狐妖都比较有代表性,因此下面我们可以选取一下吸血鬼和狐妖为例对比中西方的鬼文化以及其形成的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

    虽然同为鬼怪但是两者的形象特征却有很显着的差异。

    首先是西方文化中的鬼神观。

    大家都知道,吸血鬼有固定化的实体形象,有自己的意志,甚至于有自己的家庭、宗派、信仰等等。

    吸血鬼的基本特征大致有身体冰冷,嘴唇红艳,皮肤苍白,隐藏着长而尖利的犬牙,眼睛多为红色且发结很高,手指能变为坚硬锋利的爪子。

    为什么是这样的特征而不是其他的特征呢?人们赋予吸血鬼这么一种特征是不是有现实的依据呢,在一些资料的记载中,有一种病——卟啉症患者会有如下的特征:

    (1)惧怕阳光:卟啉是一种聚集在人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上的光敏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