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八章 古代娶亲很麻烦(二)
    同时,唐朝时还有许多结婚的仪式很有趣,包含了浓重的民俗文化。

    比如唐人风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腊月婚嫁则有规矩即新娘不能见姑即婆婆(唐时称公婆为舅姑)。

    以及结婚当天,新人不能住进房子,必须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谓之“青庐”。

    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并过新婚第一夜。

    在“青庐”内夫妇对拜,各剪发一缕置于锦囊,象征结发夫妻。

    新婚后,女婿回门,拜见岳父岳母时,女方家眷亲朋皆至。

    而且此时还有个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姑娘们用木杖、竹杖打女婿为乐,直到女婿被揍得晕头转向才罢休,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们家闺女可嫁过去了,你看着办吧!

    此外还有撒谷豆,古最开始代撒的是谷子、豆子,到经济发展后有了花生、桂圆等到了现代,撒的就是糖果、枣子、烟等。

    以及跨火盆,此意为婚后红红火火。

    传袋,结婚这天新娘要求“足不沾地”。

    也就是在新郎家从家门跨火盆后,由布袋置于地上,新娘从布袋上走过。

    走过的布袋移到前边,一个一个传递取“袋”“代”谐音,这有传宗接代,传代之意。

    还有吃子孙饺子,这个饺子比较有意思,只有新娘有的吃,新郎没的吃。

    而且这个饺子不是熟的,新娘一边吃,同时被询问“生不生?(饺子是生的)而新娘答“生”。

    这个是取“生子”的谐音,讨个吉利。

    此外,唐朝婚礼还有个新段子,就是“铺母卺童”,即在结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资深的妇女到男方家“铺房”,并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妆。

    这并非没有必要,唐朝沿袭魏晋余风,讲求门第高贵。

    像是唐人薛元超曾说:“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在这里提到了“五姓女”,也就是五个有着久远光荣史的豪门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赵郡李氏。

    以上五姓自恃门第高贵,连皇族(他们质疑李姓皇族非陇西、赵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里,不肯主动与之为婚。

    唐朝的士人,以能娶这五姓女为荣耀。

    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么结婚时就要注意了,为了嫁过去后过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气,就只能在“铺房”时显示一下娘家的实力了。

    而之所以如此,前文已经简单的介绍过了,是因为唐代的风气十分开放,包括婚姻也是如此。

    在那时,青年男女在择偶方面就已经有了相对自由和对美满婚姻的大胆追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