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七百一十七章 工业
    揭开锦盒,这里面用丝绸包裹着一些东西。王承恩揭开,里面是一些“金”“钢”“玉石”“象牙”制造出来的“钢笔”。

    “钢笔?”杨改革一见到这东西,头一个反应就是这个。

    “陛下好眼力,这笔,不仅有钢造的,还有金子造的,还有铁做的,还有铜做的,这是说笔尖,这笔管,除了金银,还有象牙,玉石,名贵木材造的……”王承恩立刻给皇帝做各种的解释,对于“自己人”送来的东西,王承恩倒是用心得多。

    杨改革倒是小小的意外了一把,这钢笔,虽然和后世的钢笔还有些区别,可那中间分瓣的笔尖,杨改革一眼就把他归拢到钢笔的范畴。

    杨改革惊讶的拿起一个金黄色笔尖的钢笔,仔细的看起来,杨改革如今对金银也算是见过不少,第一眼就看出,这个笔尖绝对是黄金造的。杨改革惊讶钢笔的出现,可更惊讶,还真有拿黄金做钢笔的!

    “陛下,这个是黄金做的,笔尖柔软,书写方便,不易划破纸张,下墨也好……”王承恩想来也自己试验过,倒是头头是道的给皇帝解释起来。

    “黄金做的……”杨改革仔细的看了一会,凭自己现在对黄金和白银的认识,杨改革也能自己判定,这就是真正的黄金。对于如何分辨金银,杨改革也算是下过“苦功夫”学习,这个能力就和后世学习分辨人民币的真假一般,不学会的人都是傻子,除非一辈子不用金银。

    “……试试……”杨改革没多想就直接说道。杨改革没料到,自己当时不过是随便说说,这个刘吉善还真的记在了心上,一直在忙活这件事,过去了两年,这笔,终于是用到了金属了。当初杨改革就没指望这件事能做成,不过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王承恩倒是熟练的把这只笔在墨水里沾了沾,就奉给了杨改革,道:“陛下,您试试……”

    杨改革拿过沾了墨水的笔,在纸上画起来,就手感而言,比杨改革用竹尖写字舒服得多,很柔软,也比竹子有任性得多,画出来的线条,刚开始因为不熟悉力度,倒是有较多的墨出来,但稍稍的控制力道之后,画的线条就比较整齐了,下墨也均匀了。

    杨改革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钢笔”终于从竹子进化到金属了。

    杨改革高兴了一阵,也写了一阵,已经对这种“钢笔”验证完毕,确实是一款不错的蘸水钢笔,笔尖也不硬,不容易划破纸,写得字迹也算清晰,蘸一次墨,也能写好写个字,就是笔尖稍稍的有点软,杨改革不敢太用力,稍稍的一用力,这笔尖的下墨就过多,字迹立刻就无法看,但又比竹子笔尖好得多。杨改革确定,这是一款比较成熟的“钢笔”了。

    “有点软了,若是还有硬一点的,则更好……”杨改革道。

    “陛下,还有这个,这个是用钢铁做的笔尖,比较硬,陛下试试……”王承恩连忙又递上来一款钢笔,见皇帝颇为有兴致,也乐得高兴。

    杨改革又接过这支钢笔,自己在墨水里沾了沾,开始写起来,一入手的感觉就是,这个钢铁笔尖,笔黄金笔尖硬了许多,写字要用到的力度,比黄金笔尖大得多,刚开始写,也因为力度控制的原因,墨水有时候下得多,有时候干脆没墨,等稍稍的适应了一下,杨改革已经能熟练的适应这款钢笔了。

    越写,杨改革的脸上的笑容也就越多。

    杨改革自称改革,以改变明朝,推动明朝变革和进步为己任,那就必定要改变很多事,改变很多习惯。注定是要掀起明朝的变革的。

    杨改革自从做了皇帝,以改革自称,以改革自名,也没少对如何对明末进行变革进行思考,对社会进行大的变革,特别是明末这么一个复杂的局面,杨改革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首先,大的变革,大的改革这个,肯定是要有的,就明末的这个局面而言,没有这个,一味的“糊墙”,是改变不了明朝灭亡的局面的。

    大的方面要进行变革,这个毋庸置疑,可实际,就整个社会的变革而言,各种细微处的变革更是重要,大动作还得配合无数的小变动、小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变革,所谓的潜移默化,就是这个意思。

    一味的用大手段,大力度进行大变革,所遭遇的反弹和压力必定会越来越大,杨改革还不想自己一个人和天下人战斗。

    而这些从细微之处的改变,则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可以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细微的变革可以逐渐的让人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变革不会产生太大的逆反心理,对于变革而言,更加的有利。

    就明末这个局面而言,是必须变革才可以活下去的,而社会的变革,必定会有一个巨大的震动,而无疑,无数的小改动,小震动要比一次次巨大的震动要更加的适合这个时代。

    谁也不想天天发生大地震,天天看到自家家里的房子摇。若是“地震”的强度很低,低到感觉不出来,想即便是天天都有“地震”,也没人会对他有什么感觉,更不会对地震感到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