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文艺圈枭雄 > 第302章 闭关写兄弟
    他叙述故事的功力他的文字感觉在国内乃至华文世界都是超一流的。

    这部兄弟,余华是从2004年才开始写作的。刚开始,余华只是想写一部小长篇练练笔,找找写小说的感觉。

    要知道,从1995年推出许三观卖血记之后,余华已经将近十年没有写长篇。

    他是个随性而为的人,不会刻意地强迫自己在没有创作热情的时候坐下来写作。所以,他才会一连多年都不推出新作。

    余华自己后来说,兄弟这部小说是自己偶然而得。

    最开始,他要写的。根本不是《兄弟》,是另外一部小说,但写着写着。他发现,自己被自己的叙述所控制。

    到十万字的时候,余华发现,自己的小说已经逆转了自己原本的思路,变成了另一本书。

    而这本书,就是兄弟。

    他整个人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所附体。他的情绪被自己的叙述所掌控,用后世的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讲。那就是,跟嚼了炫迈似的,根本停不下来了。

    这一写,就是一部超长篇,便有了这一部《兄弟》。

    《兄弟》上半部于2005年出版。

    出版后,马上引发了国内从圈子到广大读者群体的广泛关注,一下子就变成了当年的畅销书。

    十年不出新作的余华,再次成了这个国家的聚焦点,《兄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而《兄弟》下半部在2006年推出后,上下部总计在短短时间里售出了超过一百万本。

    这种热销在这个时间段简直就是一种特异现象。

    要知道,纯的式微在进入新千年之后是更加的明显的。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也就那么寥寥几位而已。

    尤其是纯粹的纯长篇,卖得好的,除了公认的经典,新作几乎不可能。

    当然,余华的这部《兄弟》出来之后,也是毁誉参半,跟他之前的作品一样,受到了激烈的批判。

    甚至有人认为,《兄弟》就是一部毫无思想性和价值的媚俗作品,它的故事是夸张的,它的苦难和毁灭是惨剧而非有意义的悲剧,总体来讲,《兄弟》跟余华此前的几部作品一样,根本就缺乏了之为的东西,只是一本没有价值没有性的小说。

    肖飞用了一个上午三个小时的时间,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万多字。

    这个速度已经不算慢。

    但比之口授速录,还是慢了不止一点半点。

    可这本书,肖飞并不打算找刘蓓帮自己速录出来,他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这也是对经典的一种致敬。

    他存好文档,关上电脑,给自己下了一碗从家里带来的水饺。